在1946年那个风云变幻的岁月里,上海的街头巷尾突然警笛长鸣,全城戒严。国民党军统在接到一个惊人的情报后,如临大敌——上海办事处处长张子羽竟是潜伏的共产党员,已将大批日军遗留的军火送往新四军。军统立即在上海布下天罗地网,誓要将这位”叛徒”捉拿归案。
然而,就在军统特务满城搜捕之际,一辆轿车却稳稳地驶向国民党要员聚居的复兴岛。车内,一位身着少将军服的国民党专员神色从容。因其显赫的身份,沿途无人敢拦。轿车驶入复兴岛后,一个身影悄然登上早已安排好的渔船,消失在夜色中。
军统翻遍了上海城,却始终没能找到张子羽的踪迹。他们不会想到,帮助张子羽脱险的,正是国防部二厅驻沪国际组少将专员范纪曼——一位潜伏在国民党高层近二十年的地下党员。
从黄埔走出的红色特工
1906年,范纪曼出生于四川省梁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。少年时期的他就立志要改变中国的命运,19岁那年,怀揣报国理想的范纪曼考入了黄埔军校,与后来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同届。
展开剩余89%在校期间,范纪曼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,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。1925年,他加入中国共青团,次年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。
北伐战争爆发后,范纪曼在叶挺独立团担任排长,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,多次负伤却从不退缩。他的勇猛表现赢得了战友们的一致敬佩。
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后,白色恐怖笼罩全国。范纪曼与女友彭雅萝奉组织指示潜入上海,开展秘密情报工作。尽管没有专业情报训练,但范纪曼天生就有着惊人的细心和敏锐,加上他沉稳的性格,使他能在敌人眼皮底下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。
两进牢笼两逃生
上海的地下斗争异常激烈,白色恐怖下叛徒不断出现。一次行动中,范纪曼不幸被叛徒出卖,落入敌人魔爪。
监狱里,敌人对他实施了长达三个月的酷刑折磨,妄图从他口中得到组织的情报。面对严刑拷打,范纪曼咬紧牙关,一个字也没有吐露。敌人最终因找不到确凿证据,加上范纪曼在黄埔军校的关系网,不得不将他释放。
出狱后,范纪曼发现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,他无法找到上线,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。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信仰,而是北上到北平,考入大学继续寻找组织关系。
1931年”九一八事变”爆发,日军侵占东北三省。面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,范纪曼义愤填膺,他组织带领5000多名学生举行抗日游行示威,还率领请愿团南下南京,要求当局抵抗日寇。
蒋介石政府不仅不顾民族大义,反而派军警镇压请愿学生,范纪曼在冲突中身受重伤。这一事件引起了宋庆龄和外国记者的关注,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蒋抗日浪潮。
令人讶异的是,即使范纪曼曾多次与国民党对抗,但因其出色的能力和语言天赋,他在北平的国民党机关中竟获得了翻译文件的机会。范纪曼借此接触到大量机密信息,他找到了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冀丕扬,将情报传递给党组织。
不幸的是,冀丕扬后来叛变,范纪曼再次被捕入狱。这是他第二次身陷囹圄,但他依然沉着冷静,守口如瓶。在党组织的营救下,范纪曼再次逃出虎口。
潜入军统内部
两次出狱的经历非但没有让范纪曼退缩,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。他继续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,收集日军和国民党的情报。这一次,他更加谨慎,没有暴露身份。
凭借精湛的伪装技巧,范纪曼成功打入了国民党军统内部,取得了敌人的信任,甚至成为军统北平站的代理站长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的毛人凤刚从黄埔军校毕业,在国民党复兴社担任武昌行营办公厅第三科第一股股长,无论是资历还是职位,都远不如范纪曼。
后来,组织调范纪曼回上海开展情报工作。此时的上海已被日军占领,成为各方情报力量的角逐场。日本特务机关、国民党军统中统、外国间谍以及我党地下工作者在这座城市中展开了无声的较量,每天都有情报人员在这里倒下。
范纪曼明知上海危险重重,但他接到组织命令后,毫不犹豫地带着妻子前往上海潜伏。在日占上海期间,范纪曼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。
一次,日军得知法租界内有我党电台,立即派特务前去突袭。范纪曼获悉后,驾车赶往联络点将电台转移。他刚离开不久,日军就扑了个空。这样惊心动魄的经历对范纪曼来说已成家常便饭,他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,却从未有过松懈。
战争与情报的博弈
范纪曼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不仅保持了惊人的冷静,还搜集到许多重要情报。1938年,他侦知日军准备突袭苏联,并掌握了日军的兵力部署细节。
这份情报助力苏联在”张鼓峰战役”中大败日军。这场胜利不仅归功于苏联红军的实力,也离不开范纪曼提供的关键情报支持。
抗战胜利后,党组织交给范纪曼一项艰巨任务:从上海提篮桥监狱中救出东北抗联副总指挥杨树田——杨靖宇烈士的弟弟。此时虽然日军已投降,但国民党接管了上海,监狱由亲国民党的伪政权人员把守,救人难度极大。
范纪曼思路清晰,胆识过人。他与另一位地下党员、时任上海军法处长的李时雨商议后,决定上演一出”假官真办”的戏码。他穿上少将军服,在李时雨陪同下气势汹汹地闯入提篮桥监狱。
监狱长沈冠三见是”重庆来的大员”,连忙迎接。范纪曼摆出国民党高官的派头,声称杨树田是他的部下,命令立即放人。范纪曼知道杨树田懂俄语,便用俄语低声告诉他配合演戏。杨树田当即向范纪曼敬军礼,使沈冠三消除了疑虑。
当沈冠三要求提供提人手续时,范纪曼不慌不忙,厉声斥责:“我来接人还要什么收条,你们这些汉奸还要给谁交差?给日本鬼子吗?”李时雨适时打圆场,主动写下收据。就这样,范纪曼成功将杨树田救出。
国防部里的”红色鼹鼠”
抗战胜利后,范纪曼本想回延安解决组织关系问题。然而,国内形势急转直下,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,准备发动内战。党组织希望范纪曼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内部。
此时的范纪曼已在敌后潜伏十余年,心力交瘁,但他依然选择听从组织安排,继续深入虎穴。
在地下党员张子羽的推荐下,范纪曼以”范行”的身份进入国防部工作。他的出色能力很快得到国民党高层的赏识,迅速晋升为国防部二厅驻沪国际组少将专员。
国民党对范纪曼极为信任,不仅提供丰厚经费,还配备专车和办公场所。范纪曼借此接触到郑介民、陈诚等国民党要员以及与国民党有联系的外国人,从中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。
但好景不长,推荐范纪曼的张子羽因运送军火给新四军被暴露,军统封锁上海全城搜捕。张子羽走投无路,求助于范纪曼。
范纪曼沉着应对,他意识到军统必定在外围设防而疏于内部防范,便穿上少将军装,驾车载着张子羽前往国民党高官居住的复兴岛。凭借军衔和专车,他们一路畅通无阻,最终张子羽成功乘小渔船逃离上海。
关键情报改变战局
张子羽事件后,国民党对范纪曼产生怀疑,加强了监视审查。但由于没有确凿证据,加上范纪曼在国防部的人脉广泛,特务始终无法拿他怎样。
范纪曼继续冒险传递情报,而他提供的情报往往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。
在淮海战役中,当解放军包围黄百韬兵团后,蒋介石急调邱清泉部增援。范纪曼及时传回邱清泉部的指挥部位置、兵力配备和进攻路线。粟裕将军据此布局,一举包围歼灭邱清泉部,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。
辽沈战役中,范纪曼向我军传递了蒋介石命令廖耀湘兵团驰援锦州的情报,使我军能够提前做出应对。
战争中,情报就是力量。范纪曼提供的每一条军事情报,都可能挽救成千上万解放军战士的生命,这种贡献是无法用言语衡量的。
最后的考验
随着解放战争接近尾声,范纪曼获知蒋介石准备败逃台湾的重要情报。这次会议极为机密,只有顾祝同、陈诚等心腹参加,但范纪曼仍设法从陈诚处获取情报并传递给组织。
被称为”军统第一杀手”的陈恭澍曾多次劝说范纪曼随国民党去台湾。以范纪曼的能力和地位,完全可以在国民党阵营中获得高官厚禄,但他始终不为所动,坚守初心。
就在国民党政权即将崩溃之际,范纪曼再次被捕。原来,一位名叫沈寒涛的地下党员被捕后经不起严刑拷打,供出了范纪曼。
特务对范纪曼施以酷刑,但他始终坚贞不屈,没有透露半点组织秘密。眼看无法撬开范纪曼的嘴,敌人将他投入死牢。此时,节节败退的蒋介石下令屠杀所有在押共产党人,范纪曼被判处死刑。
生死关头,范纪曼决定越狱。他通过细致观察,记住了监狱岗哨分布,趁夜色扛着一块木板来到围墙旁。第一次尝试失败,他跌落受伤,但忍痛再次攀爬,终于逃出牢笼。
出狱后,范纪曼并未急着离开上海,而是继续潜伏。当军统贴出他的画像、封锁各出口时,他选择隐忍等待。终于,在1949年5月27日,上海解放了,范纪曼回到了组织的怀抱。
功成名就终不忘
这位在地下潜伏19年的红色情报精英,在新中国成立后走到了台前,投身反特工作。凭借丰富的情报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,范纪曼先后破获了焦建和特务案和杨静特务案,为巩固新生政权立下汗马功劳。
1990年12月6日,范纪曼在上海辞世,享年84岁。他的一生传奇而壮烈,却鲜为人知。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,他用生命铸就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情报传奇,为新中国的诞生默默奉献。
今天,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,不禁为范纪曼这样的隐形英雄肃然起敬。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战场功勋,却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与敌人进行着生死较量,用智慧和勇气为革命胜利铺平了道路。
免责声明: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!
发布于:河南省广升网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网-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-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